出自宋史浩的《上绍兴守俞阁学生日(其三)》
拼音和注音
zhī yīn bù jiè yī rén yù , zǒu yì liáo chí qiān suì sh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知音:(名)传说伯牙弹琴,在旁听琴的钟子期能十分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含义。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因此不再弹琴。后来用“知音”比喻知己。
千岁:封建时代尊称王公等(多见于旧小说、戏曲):~爷。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原诗
自从戟钺临东阃,恋恋车尘拜紫芝。
排雾已逢回阮眼,持蠡谁解测黄陂。
知音不借一人誉,走驿聊驰千岁诗。
桃李从今满天下,月明乌鹊得依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