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曾口寺文英大师

著紫袈裟名已贵,吟红菡萏价兼高。
秋风曾忆西游处,门对平湖满白涛。

作品评述

《寄怀曾口寺文英大师》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对文英大师的思念之情和对佛教的崇敬。

译文:
我佩戴著紫色袈裟,成名已久,享有盛誉。
吟唱红色睡莲,价值更高。
秋风中,回忆起曾经西游的地方,
寺门对着平湖,波浪滔滔。

这首诗的诗意深远,它表达了对文英大师的敬佩和怀念之情,以及对佛教的敬仰。诗人齐己将自己佩戴紫色袈裟的事情与文英大师的伟大名声相联系,表达了他对文英大师的敬仰之情。而吟唱红色莲花的价值高昂,也是对文英大师功德的表达。

诗中通过回忆秋风中的西游景色,门对着平湖白浪滔滔,表达了对文英大师在西游中的英勇和壮丽的景象的怀念之情。这也体现了齐己对佛教的景仰和对佛法的追求。

整首诗词简洁明了,却表达了深远的思考和情感。通过对文英大师和佛教的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道德和精神追求的崇敬,并表达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寄托和追求。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诗词推荐

世尊去世,二千余年,到此尊慈,恰五十代。渠以壁上安灯盏,雨前置酒台。闷来打三碗,何处得愁来。颂清净行者不入涅盘,破戒比丘不堕地狱,佛法兴衰可见也。

溶漾汉潭清,搴荷趁浪平。船轻知体弱,簪滑见鬟倾。落日悬江思,浮云结浦情。去从千叶隐,归爱一花迎。吴歈并《子夜》,谁似棹歌声?

同执群方至,因山十月催。永违天日表,空有肺肝摧。帐殿流苏卷,铃歌薤露哀。宫中垂晓轫,西去不更回。

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上人光惨貌,古来恨峭发。涕辞孔颜庙,笑访禅寂室。步随青山影,坐学白塔骨。解听无弄琴,不礼有身佛。欲问师何之,忽与我相别。率赋赠远言,言惭非子曰。

雨足塍塍水,春晴处处花。畏涂双只堠,荒戍两三家。心折朝鸣鹿,魂惊暮集鸦。想君行役苦,愁蹙不成嗟。

密林和雨翦离支,曲径留阴切藕丝。自入渝涪山色恶,眼明见此鲁家池。

节晦春芜歇,天高暮雨空。轻雷遥应电,斜日倒成虹。阴绿苔浮水,幽光蕙转风。何须俗士驾,三径有蒿蓬。

双睛射空眼角耸,筋爪入节韝绦垂。翅排霜刀毛缀甲,雪色愁突秋云披。当时始得不知价,朝发海东夕九嶷。世为奇俊玩不足,夺质移神归画师。而今推尚深堂上,燕雀屏绝宁来窥。画师黄荃出西蜀,成都范君能具知。范云荃笔不取次,自养鹰鸇观所宜。毰毛植立各有态,剜奇剔怪乃肯为。

云雾猊香锦绣堆,千官重列序宾仪。欲知湛露零萧处,尽在天杯侧劝时。

南国古来风物好,早时游览熟登临。青山满路人家远,丹橘隔江秋色深。官况暂应劳折狱,病怀终自重分襟。三年解罢当求试,多草新文慰我心。

身依吴寺老,黄叶几回看。早讲林霜在,孤禅隙月残。井通潮浪远,钟与角声寒。已有南游约,谁言礼谒难。

青青草色满江洲,万里伤心水自流。越鸟岂知南国远,江花独向北人愁。生涯已逐沧浪去,冤气初逢涣汗收。何事还邀迁客醉,春风日夜待归舟。

雪里梅花见早春,东西南北路行人。不知何处圆蟾夜,同念山头老病身。

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月窥船窗挂凄冷,欲到渝州酒初醒。江空袅袅钓丝风,人静翩翩葛巾影。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人间更漏不到处,时有沙禽背船去。

羸老幸未死,敢嗟生理微。牛闲牧童卧,犬吠市船归。月落见收纲,灯青闻踏机。时时语邻里,井臼幸相依。

至人悲念摄冥顽,倏见光明指顾间。亿劫未曾亲见佛,一宵今得暂栖山。从来叶障须除结,此去功名直等閒。欲以残年奉香火,尘劳无计恋松关。

秘精精。满盈盈。密扣金关逆上行。玄珠颗颗倾。内灵灵。外明明。内外相交一点星。飞腾上玉瑛。

前有朱翁子,後经王右军。至今风俗美,自昔诵歌闻。秦望临丹戟,耶溪漱白云。只应丝管去,惊动海鸥群。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曾见老人潭上坐,忽然不见石泓深。至今月白风清夜,潭底时闻似笛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