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用辛稼轩元夕韵)

雪销未尽残梅树。
又风送、黄昏雨。
长记小红楼畔路。
杵歌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
天涯客鬓愁成缕。
海上传柑梦中去。
今夜上元何处度。
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

作品评述

《青玉案(用辛稼轩元夕韵)》是刘辰翁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雪销未尽残梅树,
又风送,黄昏雨。
长记小红楼畔路,
杵歌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
天涯客鬓愁成缕,
海上传柑梦中去。
今夜上元何处度,
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

诗词的中文译文:
白雪已经融化,但残留的梅花还未消失,
阵阵寒风再次送来黄昏的雨。
长久记得小红楼旁的小径,
传来槌打的歌声,击鼓声不断,预示着元宵节舞蹈的来临。
在天涯漂泊的旅客,愁绪如丝缕般缠绕着,
梦中将柑橘带过大海。
今夜上元节在何处度过呢?
茅屋倚山而建,炉火渐熄,墙壁破败,渔火闪烁的地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首先,诗人以雪融残梅为景,展现了冬天即将过去,而春天的气息已经在空气中弥漫。雨和风带来的黄昏之景,更加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这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相呼应。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小红楼畔的路,这可能是他的回忆之地。他回忆起杵歌和鼓声,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元宵节舞蹈。这些传统的节日活动和欢乐气氛,与诗人内心的愁绪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中的"长记"表明这些回忆深深地烙印在诗人的心中。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一个天涯漂泊的旅客,他的鬓角已经被愁思染成了一缕缕。他在梦中将柑橘传送过海洋,这可能象征着他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诗人在问今夜上元节应该在何处度过,这表明他对节日的乡愁和迷茫。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个贫寒的生活环境,茅屋倚山而立,炉火已经渐渐熄灭,墙壁破败。然而,在这贫瘠的环境中,渔火依然青荧闪烁,给人以一线希望和温暖。这种对生活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期许,与前文中的愁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节日活动和个人情感的交织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乡愁和对未来的期待。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节日氛围的描绘,呈现了一个寒冷冬夜的凄凉和温暖共存的景象。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作者介绍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僕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爲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爲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爲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着由子将孙编爲《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爲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爲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爲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平湖湖畔雨晴新,南北东西不隔尘。映野烟波浮动日,损花风雨寂寥春。山无俗路藏高士,岸泊仙舟忆主人。那得载来都未保,此心离此甚情亲。

写人

白发思家万里回,小轩临水为花开。故应剩作诗千首,知是多情得得来。

写人

野钵归松下,将亲闻道师。风沙不堪寄,霜笴自相宜。

写人

后生如蝟总能诗,骨弱瞳昏俗不治。忽似再生萧德藻,已应突过李之仪。扫红紫阵观黄落,悬万千钧系一丝。精刮洁磨犹未已,直须陶谢与同时。

写人

希代明王。应期圣主。裁成品物。奄有区宇。篇籍芬场。尉书照府。笼猌七十。驱驭三五。

写人

强来便住无禁老,暗去难留不奈春。

写人

九衢尘里一书生,多达逢时拥旆旌。醉里眼开金使字,紫旂风动耀天明。

写人

渺渺荒陂古埭东,柳姑小庙柳阴中。放翁老惫扶藜杖,也逐乡人祷岁丰。

写人

无力严妆倚绣栊,暗题蝉锦思难穷。近来赢得伤春病,柳弱花欹怯晓风。

写人

半破僧庵半补篱,旧题无复壁间诗。秪余手植双桐在,此外仍兼洗砚池。

写人

溪亭拂一琴,促轸坐披衿。夜月水南寺,秋风城外砧。早霜红叶静,新雨碧潭深。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

写人

苑秋凉早,石径幽花小。霜絮飞飞风草草。翠碧斓斑驰道。香沟诗叶难寻。依然绿浅红深。倚竹空歌黄鹄,谁招青冢游云。

写人

冉冉梢头绿,婷婷花下人。欲传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写人

九溪十八磵,冷见帝青苔。洗足僧书石,临流客放杯。案头松叶响,身畔野花开。百六辞歌吹,清游始一回。

写人

频频退礼闱,此去欲忘机。霄汉贫难达,江湖老独归。程遥秋浪叠,村暝夜灯微。应使为儒者,翻悲苦业非。

写人

追怀三五少年时,岁月堂堂两鬓丝。茅屋秋风归未决,障泥能费几熊皮。

写人

贫恨一心多,此心却老婆。打破关南鼓,和起德山歌。

写人

留玉山中数日,今日始晴,相与同坐雪巢,以铜博山,焚古龙涎,酌雪水,烹藤茶,出万壑雷琴,听清癯生陈维允弹石泉流水调,道人复以碧玉箫作清平乐,虚室生白,尘影不动,清思不能已已。道人出所揣卷索和民瞻石先生所制清平乐词,予遂以紫玉池试想花烟,书以赠之,且邀座客郯云

写人

凭虚瞰碧与云浮,只有闲身尽日留。更拟梦回还独上,来看残夜水明楼。

写人

君思曲水嗟身老,我望通州感道穷。同入新年两行泪,白头翁坐说城中。

写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