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奕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
韩侯受命,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
夙夜匪解,虔共尔位,朕命不易。
榦不庭方,以佐戎辟。
四牡奕奕,孔脩且张。
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
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衮赤舄,钩膺镂锡,鞹鞃浅幭,鞗革金厄。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
显父饯之,清酒百壶。
其肴维何?炰鳖鲜鱼。
其蔌维何?维笋及蒲。
其赠维何?乘马路车。
笾豆有且。
侯氏燕胥。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
韩侯迎止,于蹶之里。
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
诸娣从之,祁祁如云。
韩侯顾之,烂其盈门。
蹶父孔武,靡国不到。
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
孔乐韩土,川泽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溥彼韩城,燕师所完。
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
王锡韩侯,其追其貊。
奄受北国,因以其伯。
实墉实壑,实亩实藉。
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作品评述

韩奕翻译及注释

翻译
巍巍梁山多高峻,大禹曾经治理它,交通大道开辟成。韩侯来京受册命,周王亲自来宣布:继承你的先祖业,切莫辜负委重任。日日夜夜不懈怠,在职恭虔又谨慎,册命自然不变更。整治不朝诸方国,辅佐君王显才能。
四匹公马高又壮,体态雄壮又修长。韩侯入朝拜天子,手持介圭到殿堂,恭行觐礼拜周王。周王赏赐给韩侯,交龙日月旗漂亮;竹篷车子雕纹章,黑色龙袍红色鞋,马饰繁缨金铃装;车轼蒙皮是虎皮,辔头挽具闪金光。
韩侯祖祭出发行,首先住宿在杜陵。显父设宴来饯行,备酒百壶甜又清。用的酒肴是什么?炖鳖蒸鱼味鲜新。用的蔬菜是什么?嫩笋嫩蒲香喷喷。赠的礼物是什么?四马大车好威风。盘盘碗碗摆满桌,侯爷吃得喜盈盈。
韩侯娶妻办喜事,厉王外甥作新娘,蹶父长女嫁新郎。韩侯出发去迎亲,来到蹶地的里巷。百辆车队闹攘攘,串串銮铃响叮当,婚礼显耀好荣光。众多姑娘作陪嫁,犹如云霞铺天上。韩侯行过曲顾礼,满门光彩真辉煌。
蹶父强健很勇武,足迹踏遍万方土。他为女儿找婆家,找到韩国最心舒。身在韩地很快乐,川泽遍布水源足。鳊鱼鲢鱼肥又大,母鹿小鹿聚一处。有熊有罴在山林,还有山猫与猛虎。喜庆有个好地方,韩姞心里好欢愉。
扩建韩城高又大,太平盛世修筑成。依循先祖所受命,管辖所有蛮夷人。王对韩侯加赏赐,追族貊族听号令。北方各国都管辖,作为诸侯的首领。筑起城墙挖壕沟,划分田亩税章定;珍贵貔皮作贡献,赤豹黄罴也送京。

注释
1.奕奕:高大貌。梁山:宣王时韩国境内山名。所在地诸说不一。郑笺据《汉书·地理志》谓“粱山在夏阳西北”;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潜夫论》谓:“昔周宣王亦有韩城,其国也近燕,故《诗》曰‘溥彼韩城,燕师所完”’,又引王肃云:“涿郡方城县有韩侯城”,又引《水经注》云:“方城今为顺天府固安县,在府西南百二十里。”按《大清一统志》:“韩城在固安县西南;《县志》今名韩侯营,在县东南十八里。”细审诗义,今人多从此说。据现行政区划,当在北京市通县之西,固安县之东北。
2.维:发语助词。甸:治。传说大禹治水开辟九州。
3.倬(zhuó):长远。
4.侯:姬姓,周王近宗贵族,诸侯国韩国国君。历史上周朝封建的韩国有两个,始封国君都是周武王的儿子。一在今陕西韩城县南,世袭到春秋时并入晋国。一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北,与燕国接近,即此诗中的燕国。受命:接受册命。周制,封建诸侯爵位有等,其国城、土地、兵力因之有差别。周宣王为加强北方防务,增强韩国作为屏障的作用,提高其爵位,以便重修韩城,增加常备军,发挥政治和军事作用。
5.王:周宣王,西周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国王,力图振兴趋于没落的周王朝。
6.缵(zuǎn):继承。戎:你。祖考:先祖。
7.朕:周王自称。
8.夙夜:早晚。匪解:非懈。
9.虔共(gōng):敬诚恭谨。共,通“恭”。
10.榦(gàn):同“干”,安定。一说解为纠正。均通。不庭方:不来朝觐的方国诸侯。周制,方国诸侯应定期朝觐天于纳贡,不来朝庭朝觐,称为不庭,被作为对周王不忠顺的罪状,应予讨伐。
11.辟(bì):君位。
12.牡:公马。
13.孔脩(xiū):很长。
14.入觐(jìn):入朝朝见天子。
15.介圭:玉器,天子圭一尺二寸,诸侯圭九寸以下。按周礼,王册封诸侯赐予介圭作为镇国宝器,诺侯入觐时须手执介圭作觐礼之贽信。这是觐礼礼仪之一。
16.锡:同“赐”,赏赐。
17.淑旂(qí):色彩鲜艳绘有交龙、日月图案的旗子。绥章:指旗上图案花纹优美。
18.簟(diàn)茀(fú):竹编车篷。错衡:饰有交错花纹的车前横木。
19.玄衮:黑色龙袍,周朝王公贵族的礼服。赤舄(xì):红鞋。
20.钩膺(yīng):又称繁缨,束在马腰部的革制装饰品。镂鍚(yáng):马额上的金属制装饰品。
21.鞹鞃(kuòhóng):包皮革的车轼横木。浅:浅毛虎皮。幭(miè):覆盖。
22.鞗(tiáo)革:马辔头。厄:通“轭”。
23.出祖:出行之前祭路神。
24.屠:地名,可能是岐山东北的杜陵。
25.显父:周宣王的卿士。父,是对男子的美称。
26.炰(páo)鳖:烹煮鳖肉。
27.蔌(sù):蔬。
28.笋:笋。
29.乘(shèng)马:一乘车四匹马。路车:辂车,贵族用大车。
30.笾(biān)豆:饮食用具,笾是盛果脯的高脚竹器,豆是盛食物的高脚、盘状陶器。
31.燕胥:燕乐,燕通“宴”。
32.取妻:同“娶妻”。
33.汾王:郑笺:“厉王流于彘,彘在汾水之上,故时人因以号之。”
34.蹶(jué)父:周的卿士,姞姓,以封地蹶为氏。
35.迎止:迎亲。止,同“之”。周时婚礼新郎去女家亲迎新娘。
36.百两:百辆。彭彭:盛多貌。
37.鸾:通“銮”,挂在马镳上的铃,每车四马八銮。
38.不(pī)显:不,通“丕”,大;丕显,非常显耀。
39.诸娣(dì)从之:娣,女弟,即妹。周代婚制,诸侯嫡长女出嫁,诸妹诸侄随从出嫁为妾媵。
40.祁祁:盛多貌。
41.顾:回头看;或谓“顾”为“曲顾”之礼。
42.烂:光采明耀。
43.孔武:很勇武。孔,甚。
44.靡:没有。
45.韩姞(jí):即蹶父之女,姞姓,嫁韩侯为妻,故称韩姞。相攸:观察合适的地方。相,视;攸,所。
46.訏(xū)訏:广大貌。
47.鲂(fáng)鱮(xù):两种鱼名,今名鳊、鲢。甫甫:大貌。
48.麀(yōu):母鹿。噳(yǔ)噳:鹿多群聚貌。
49.令居:美好居所。
50.燕誉:安乐高兴。
51.溥(pǔ):广大。韩城:韩国都城。
52.燕师:平安时候的人众。周制,各诸侯国都城建筑面积、城垣高度等规格及其常备军人数,据爵位高低而定。韩侯受命为北地方伯,故扩建韩城。
53.时:犹“司”,掌管、统辖。百蛮:古时对异族土著部落统称蛮、夷,百是概数,言其多。
54.追、貊(mò):北方两个少数民族名称。
55.奄:完全。
56.伯:诸侯之长。
57.实:是,乃。墉:城墙,此作动词。壑:壕沟,此作动词。
58.亩:田亩,此作动词,指划分田亩。籍:征收赋税,正税法。
59.貔(pí):一种猛兽名。

韩奕鉴赏

  全诗六章,章十二句,为整齐的四言体,每章内容各有重点,按人物的活动依次叙述,脉络连贯,层次清楚。

  首章从大禹开通九州,韩城有大道直通京师起笔,表明北方本属王朝疆域。通过周王亲自宣布册命和册命的内容,说明受封的韩侯应担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及周王所寄予的重大期望;任务和期望的根本之点,是作为王朝的屏障安定北方。

  第二章叙述韩侯觐见和周王给予赏赐,而这一切都依据礼法进行。呈介圭为贽表明韩侯的合法地位,周王的赏赐表示韩侯受到的优宠。周代以“礼”治国,“礼”就是法律和制度,按制度,周代贵族服饰车乘的质料、颜色、图案、式样、大小规格都有规定,不能僭越。周王赏赐的交龙日月图案的黑龙袍、红色木底高靴、特定规格的精美车辆,都是诸侯方伯使用的。由周王赏赐,类似后世的“授衔”和公布享受何种等级的待遇,它表明受赐者地位、权利的提高:年轻的韩侯一跃而为蒙受周王优宠、肩负重任的荣显人物。

  第三章叙述韩侯离京时由朝廷卿士饯行的盛况。出行祖祭是礼制,大臣衔命出京,例由朝廷派卿士在郊外饯行,这也是礼制。祖祭后出行,祭礼用清酒,所以饯行也“清酒百壶”,这仍是礼制。一切依礼制进行,又极尽宴席之丰盛。这些描写继续反映韩侯政治地位的重要及其享受的尊荣。

  第四章叙述韩侯迎亲。这一章铺陈女方高贵的出身家世和富贵繁华的迎亲场面,烘托出热烈的喜庆气氛,再现了贵族婚礼的铺张场景和风习,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荣贵显耀。

  第五章重点叙述韩国土地富庶,河流湖泊密布,盛产水产品和珍贵毛皮。这些叙述从蹶父选婿引起,以韩姞满意作结,虽然叙述重点转移,却与上章紧紧钩连,不显突兀,收过渡自然之妙。

  第六章叙述韩侯归国,成为北方诸侯方伯,建韩城,施行政,统治百国,作王朝屏障,并贡献朝廷,与首章册命遥相呼应。

  全诗的主题是颂扬韩侯,颂扬他接受王国重要政治使命,肩负作为王国屏障安定北方的重任,表现周王的优宠和倚重,公卿对他的尊慕和礼敬,诗中渲染的他的富贵荣华以及他的权威,都与他的政治地位密切联系。没有他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这是一篇歌颂接受国家重任的大臣的颂歌。其中,饯宴、迎亲的场景描写,是诗中的插部,用以烘托主人公的高贵荣显,并使全诗波澜迭兴,有张有弛,有明有暗,有庄有雅。相映成趣。

  此诗颂美一个荣显的诸侯,却没有溢美之辞,而只是叙述事实,铺陈事物,或正面描述,或侧面烘托,落笔庄重大方,不涉谄谀,也不作空泛议论,这在颂诗中是特出的。

  全诗六章,各章重点突出,但前后钩连,结成一体;内容相对集中,而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无割裂枝蔓之累,其结构亦可资借鉴。

  此诗的语言风格也变化多姿。首章叙述周王册命,其语言如《尚书》用语般典重古奥;第二章叙述周王赏赐,铺陈华丽,以见恩宠之隆;第三章以下间用叠词、口语,描写有声有色,写得生动活泼。一诗之中,语言风格三易,即俗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韩奕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周宣王时期。西周王朝后期内忧外患,渐趋衰落,经过厉王时代的社会和政治大动乱,宣王力图振兴,调整统治集团内部关系,实行某些开明政策;东伐淮夷、北伐玁狁以御外侮;迁申侯于谢邑镇守南方要冲,派仲山甫督修齐城捍卫东方,封韩侯扩建韩城加强北方防务,一时号称“中兴”。韩侯受封入觐,是周宣王时代重要的政治活动,此诗所记述的即为此事。朱熹《诗集传》说:“韩侯初立来朝,始受王命而归,诗人作此以送之。”《毛诗序》云:“《韩奕》,尹吉甫美宣王也,能锡命诸侯。”此诗是否尹吉甫所作,尚难断定。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五朝坏冶归皇极,万里车书共太平。胡马一闚光禄塞,汉家常疑羽林兵。柳间自诧投营业乐,桑下方安佩犊行。高枕四封无一事,腐儒何幸偶专城。

诗经

绛节高翔不可攀,尚留遗几在空山。月明曾有芳箫过,松老时看旧鹤不。岩下春归花寂寂,壁间云暗藓斑斑。开元已远霓裳绝,野草青青辇路閒。

诗经

海上去应远,蛮家云岛孤。竹船来桂浦,山市卖鱼须。入国自献宝,逢人多赠珠。却归春洞口,斩象祭天吴。

诗经

蜗牛负空躯,能避外物触。微生寄寰宇,一地空粒粟。岩棲小天下,俯仰心自足。采薪百不忧,高视贤版筑。岂无潭潭居,违己讵所欲。

诗经

秋霖欲洗庾公尘,不管楼头客恨新。塞雁又为江左客,菊花曾识晋时人。百年虚谷先生老,一纪严州太守贫。几向客右度重九。苦无佳句答良辰。

诗经

铁锡已高悬,残山剩水边。算年齐易卦,写梦入诗篇。介癖游从少,幽深景物偏。衡门终日掩,吾自守吾玄。

诗经

王孙未放木兰舟,忆别亲知与访求。软语斗牛迷後雁,伤心波浪没浮鸥。灯前有喜新佳句,泉下无惭旧俊游。颍尾可居邻可卜,白苹红蓼共君休。

诗经

画精神,画筋骨,一团旋风瞥灭没。仰秣如上贺兰山,低头欲饮长城窟。此马昂然独此群,阿爷是龙飞入云。黄沙枯碛无寸草,一日行过千里道。展处把笔欲描时,司马一騧赛倾倒。

诗经

嗜古真成癖,摩挲笑眼开。断编遗汲冢,名篆出秦台。□□缘应尽,云山唤不回。凄凉子云宅,问字有谁来。

诗经

因缘本自虚,六道浑如醉。一翳满空花,便落思量句。

诗经

才气勇无前,人推季子贤。侯藩联剖竹,制幕晚依莲。势利从身外,风流到酒边。四明欣会遇,两载得周旋。为记题名石,仍吟达观篇。留行何及矣,执别但茫然。我已甘投老,君方欲引年。未知重见日,目断五湖船。

诗经

昨夜灯花暗,今晨雨意深。残花惟有叶,新笋已成林。未办扶头饮,聊为拥鼻吟。兴阑幽梦断,檐际足清音。

诗经

京陌尘埃渴肺肠,藕莲分惠带湖香。羡君一叶穿花底,醉吸荷筒月露凉。

诗经

白雁萧萧柿叶红,野花开尽六王宫。空余一道秦淮水,著意西流竟向东。

诗经

飞泉撼琳球,群山高崔嵬。中有古道场,紫烟笼观台。石门不施关,荣辱自不来。霜钟鸣万壑,日出山雾开。老僧挈筠篮,上山拾羹材。归煮南涧水,至味谢盐梅。食饱不下床,法身充九垓。破衲一甲子,云閒与徘徊。我欲吐情语,铭之古岩隈。云切戒多事,勿听龙作媒。为雨非不佳,世间

诗经

石阶无罅谁衔子。烧地成焦岂复芽。千岁分根染天水,单台五出异朝霞。朝绅济济水苍佩,仙袂盈盈萼绿华。

诗经

去岁重阳事已讹,今年亦复病蹉跎。明年想见山中集,弟妹团栾黄菊歌。

诗经

介介汝溪叟,青衫三址年。澹如彭泽柳,帘过石门泉。漫仕曾我意,遗文竟有传。浮山读书处,定跨玉蜍仙。

诗经

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群。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山路时吹角,那堪处处闻。

诗经

张生何为者,落魄不自拘。独携三尺琴,笑别妻与孥。一来泊吾里,忽已月再虚。朝游故人馆,暮止佛子庐。虽无食羹余,所乐常晏如。我欲有所进,生闻勿烦纡。君子闲有道,不专块然居。无道只深适,呜戏亦已愚。愿生脱尘鞅,从我沧海隅。

诗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