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风字

重九临商节,登高出汉宫。
正逢萸实满,还对菊花丛。
霁云开就日,仙藻丽秋风。
微臣预在镐,窃抃遂无穷。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风字

重阳临商节,登高出汉宫。
正逢萸实满,还对菊花丛。
霁云开就日,仙藻丽秋风。
微臣预在镐,窃抃遂无穷。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是李迥秀在唐玄宗时期所写的一首律诗。诗人在登高观赏的时刻,表达了对秋天的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诗的第一句“重阳临商节,登高出汉宫”,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出宫观赏的场景。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而临商节则指的是壬戌年九月九日,即九月初九。登高是古代重阳节的传统活动之一,这里的“出汉宫”则是指诗人从宫中出来,走到宫外的渭亭登高。

接下来的两句“正逢萸实满,还对菊花丛”,描述了登高时诗人所见到的景物。其中,“萸实满”指的是萸果饱满,而“菊花丛”则是指菊花盛开的景象。这两句表达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和菊花盛开的美丽。

之后两句“霁云开就日,仙藻丽秋风”,描绘了天空的情景。诗人用“霁云开就日”来形容天空中云彩散开,阳光透过云缝照耀下来的景象。同时,诗人还使用了“仙藻丽秋风”的比喻,将阳光照到的物体比喻为仙藻,表达了景色之美。

最后两句“微臣预在镐,窃抃遂无穷”,是诗人表达自己的感受。他自称为“微臣”,并预示着自己将要前往“镐”,表示他是玄宗朝廷中的一位低级官员。诗人在结尾表达了自己对于以后的文学创作的期望,希望能够有所发展和进步。这样的描写也是诗人对自身的自谦和对未来的展望。

作者介绍

李迥秀,字茂之,唐朝泾阳人。初为相州参军,后累官凤阁舍人。长安中,同平章事。中宗朝,当过宰相,终兵部尚书。卒赠侍中。遗世留存诗四首。

李迥秀的生平

  李迥秀自幼便有英名,祖父和父亲都担任刺史,是世家出身。然而他的母亲出身贫贱,连姓什么都不知道,却是罕见的美女。当她在李家为婢女时,甚得主人宠爱,生下了李迥秀。可能是源于母亲的血统,李迥秀也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他颇有文才,喜欢交友,兴起吟诗,不辞斗酒,但绝不因酒乱性,号称当代第一风雅人物。

  武则天时有爱宠张易之。张易之的父亲死得早,母亲阿臧多年守寡。不想,不甘寂寞的阿臧看上了年轻俊秀的凤阁侍郎李迥秀,想要与之成亲,实际上也就是充当臧氏的面首。则天皇帝对才能、人品、容貌都相当杰出的李迥秀非常有好感。因此,偶尔会召他和他的母亲到宫中,给予优厚的待遇。婢女出身的母亲,享受如此待遇使李迥秀心中很感激皇上。当他知道皇上要把阿藏嫁给他时,心中非常苦恼。他早有妻妾,但又怕为此事犯违敕之罪,让宗族及个人蒙受不幸。加上张易之的权力威逼,不得已接受这项敕命。

  李迥秀在张易之和女皇的双重压力下被迫答应了这门婚事。可是,成亲当夜,阿臧满脸的皱纹、满头的白发,还是远远超出李迥秀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几近疯狂,却无力反抗,只能日日买醉,荒饮无度,终日沉醉,唤之不醒。阿臧和张易之非常不满,便将李迥秀贬到了衡州担任刺史。

  神龙政变后,张易之被杀,阿臧籍没入宫,李迥秀也被株连,由衡州刺史贬为衡州长史。

李迥秀的轶事

  坊间传闻说上官婉儿曾经看上了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结果惹恼了武则天。武则天一怒之下对她处以黥刑。上官婉儿为了掩饰疤痕,在额头上贴上了花钿,人们觉得很美丽,一时之间这种装饰竟然成为时尚。这种说法流传甚广,一些影视剧也是这样描述的。

  “其实这只是后人的想象,并没有史料支持这个说法。上官婉儿的确曾对某个男性动心,不是张易之,而是另有其人。”于赓哲表示。

  寻找上官婉儿初恋的线索来自一本名叫《北户录》的书中,书中记载有一天,一个姓李的宰相奏事,上官婉儿可能是被他的相貌和气质吸引了,禁不住看得愣神了。估计武则天是看出来婉儿的心思了,当时不动声色,退朝之后就开始发飙,用一把小刀子扎在上官婉儿的脸上,还不允许拔下来。上官婉儿忍痛作了一首《乞拔刀子诗》,哀求武则天拔下刀子,武则天这才逐渐息怒。

  武则天时期一共有七十多位宰相,其中姓李的就有八个,究竟让上官婉儿春心萌动的是哪一位呢?经过一番考证,于赓哲把目标锁定在李迥秀身上。首先两人年龄相近,其次他是单身,再者是当时的风流之士,还是一个帅哥。

  所以于赓哲怀疑上官婉儿当时是看上李迥秀了,然而李迥秀同时也被张易之的母亲看上了。二者结婚,自然和上官婉儿就没了下文。

诗词推荐

发言先要心无愧,遣事应须理处长。莫学里干无信者,从朝至暮错商量。

人远言都废,身闲道转迂。是非才一马,多少但双凫。学稼惭农老,还山笑客逋。嘶蝉何所谓,相伴据庭梧。

西南自是贤俊府,衰老思归谩留许。舂禾磨麦非平生,子孙便推我作古。贤哉与可诗中杰,笔墨余功散缯楮。南阳诸谢世有人,此邦亦自非其土。一时与我俱作客,白发苍颜愧非伍。儒术真传汉太翁,风流未减晋诸庾。两家尚有往还帖,旧集脱遗应可补。明窗展卷清泪滴,恍然似与故人语。

蜂撩蝶嬲不相饶。

宛转回文锦,萦盈连理花。何须郭忠恕,匹素画缫车。

泪沾双袖血成文,不为悲身为别君。望鹤眼穿期海外,待乌头白老江濆。遥看逆浪愁翻雪,渐失征帆错认云。欲识九回肠断处,浔阳流水逐条分。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寄迹双溪上,秋声动远林。断云流影薄,过雁云痕深。旧馆生离思,新愁阙寄音。到头俱梦事,俯默一长吟。

好事客。宫商内、吟得风清月白。主人幸有豪家意,后堂煞有春色。花压金翘俏相映,酒满玉纤无力。你若待我些儿酒,尽吃得、尽吃得。

乱云堆里结孤茅,云作斋粮石作巢。老衲有时闲不得,数声清磬落松梢。

涧暗泉偏冷。岩深桂绝香。住中能不去。非独淮南王。

白玉毬团青玉枝,幽芳不恨见春迟。酴釄过后榴花末,管领风光更是谁。

鼻孔随人走,日中忽见斗。踏定太冲脉,壁上挂著口。

簇簇青莲满意开,老僧夸说旧栽培。尘埃不涅花心性,净客原从净士来。

望望梧桐一划齐,山深曾是凤来栖。只今吾道非耶是,更有何人歌凤兮。

空色无边际,离垢摩尼圆。能依实相用,助发有龙天。

千叶团团一尺余,扬州绝品旧应无。赏传莒国迁钟虡,移忆胡僧置钵盂。丛底留连倾凿落,瓶中捧拥照浮屠。强将绛蜡封红萼,憔悴无言损玉肤。故相林亭父老知,出群草木尚何疑。无多产业残花药,几许功名旧鼎彝。丰艳不知人世别,佳名新换使君诗。明年会看花尤好,剥尽浮苞养一枝。

弱羽年来正倦飞,夔门邂逅故人归。人生一笑难开口,世事多端合掩扉。况是桑榆俱暮景,何曾富贵已危机。明朝怅望仙舟远,百尺高楼上静晖。

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牛首横前,方山傍住。正传阁上一观,不觉双眉陟聚,秦淮一带西流去。

挂冠大谷肯于时,飣坐风流特地奇。骨里馨香衣不隔,胸中水雪齿偏知。卖浆碎捣琼为汁,解甲方怜玉作肌。老子醉来浑谢客,见渠倒屣只嫌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