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公

襄阳庞公少检束,白发不髡亦不俗。
世所奔趋我独弃,我已有余彼不足。
鹿门有月树下行,虎溪无风舟上宿。
不识当时捕鱼客,但爱长康画金粟。
杜口如今不复言,庞公为人不曲局。
东西有人问老翁,为道明灯照华屋。

作品评述

诗词:《庞公》

襄阳庞公少检束,
白发不髡亦不俗。
世所奔趋我独弃,
我已有余彼不足。

鹿门有月树下行,
虎溪无风舟上宿。
不识当时捕鱼客,
但爱长康画金粟。

杜口如今不复言,
庞公为人不曲局。
东西有人问老翁,
为道明灯照华屋。

中文译文:
庞公,年少时不受约束,
拒绝剃发,也不追求世俗的华丽。
世人奔忙追逐,而我独自放弃,
我已经拥有足够,不再追求他人所欲。

月亮升起在鹿门之间,我步行在树下,
在虎溪边没有风的船上过夜。
我不认识当时的渔夫,
但我喜爱画中的长康和金色的粟。

如今我闭口不再言语,
庞公为人正直不曲屈。
从东到西有人来问老翁,
询问明灯为何照耀华丽的宅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庞公为主人公,表达了作者苏轼对庞公高洁独立的赞赏。庞公年少时没有受到世俗的束缚,不追求外在的华丽,而是保持自己的本真。他与众不同,放弃了世俗的追逐,认为已经拥有足够的东西,不再追求他人所追求的财富和名利。

诗中描绘了庞公在鹿门下行走的景象,形容月亮升起,落在树下,表现了一种宁静和与自然的亲近。他在没有风的虎溪上的船上过夜,展现了他远离尘嚣,追求宁静和独立的生活态度。

诗中出现了"长康画金粟"的描写,表达了庞公对绘画艺术的喜爱。他并不认识当时的画家,但欣赏画中所表现的美景,这体现了他对纯粹的艺术的追求和欣赏。

诗的最后两句,以庞公为代表的老翁被人问起明灯照耀华丽宅邸的原因,传递出庞公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人格,使他得到他人的尊敬和敬仰。

整首诗通过庞公的形象,表达了对追求真实自我的赞赏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庞公以其独立、纯粹和正直的生活态度,展示了一种追求内心自由和高尚境界的人生追求。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庞公的形象和境界,反映了作者对人格高尚和追求真实自我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华灯下上照楼台,无数银花一夕开。月色多情能助兴,游人去了却重回。

损之不见数年馀,万种相思一事无。唯有近来茅屋梦,为君时复到皇都。

喜得归来席未安,又携书剑上江干。莫陪亲戚话情愫,空指溪山说肺肝。客路几程来杳杳,天涯二棹去漫漫。故乡又被江云隔,写得诗成欲寄难。

王母行宫列宿分,九微灯艳紫元君。玉楼金阙非人世,空水茫茫载白云。

小园和雨扫莓苔,个个圆如济世财。丘壑同盟从已定,莫谈休咎动寒灰。

铜炉熟火暖无烟,一盏清灯纸帐边。迟睡颇如除夜景,新阳方幸好晴天。诗成水阁梅堪折,信断山城雁不传。莫待扁舟叙暌隔,归来身作紫微仙。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驾鹤排朱雾,乘鸾入紫烟。凌晨味潭菊,薄暮玩峰莲。玉叶低梁下,金飗引窗前。啸傲云霞际,留情鳞羽年。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悉虚。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

环佩来从十二峰,飞廉清道驾丰隆。已占月魄离星次,欲采民谣咏雨蒙。健笔输君三峡峻,新凉许我一樽同。豚蹄斗酒无多诮,神报邦人亦已丰。

穷阎久藏疾,有客独迴轮。密契瞻松茂,羁怀慰蓼辛。酋龙八才子,嗅雉一畸人。藜藋仍开迳,樵苏赖庶贫。吾僚青眼旧,今世白头新。尚倚王阳仕,终弹屋帻尘。

退之抗表出潮阳,高风万世为美谈。衡开云气偶然尔,浪占显晦吾所惭。皇华使者课第一,诏归台省陪朝参。献疏岂止一痛哭,引去自言七不堪。留行稳几卧不应,一麾出守天西南。利名百念已灰冷,扫除不尽山水贫。行遍金焦到茅阜,知有佳处须穷探。春花秋叶事已过,惟有山发呈褴衫。

蜡红枝上粉红云,日丽烟浓看不真。浩荡光风无畔岸,如何锁得杏园春。

许有卢娘能画竹,重抹细拖神且速。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笔间天意足。战叶斜尖点映间,透势虚黍断还续。粉节中心岂可知,淡墨分明在君目。

尚记梅花否,相看只有君。肯辜清夜梦,去管华山云。帆到知何日,诗今瘦风分。惟应问安处,晓角月中闻。

春风斗妍丽,众卉芳可掬。丁时良亦好,暮景苦不足。独擅晚秋香,金英照寒渌。

瘦沈皤潘莫自匆,花边有酒且从容。春三二月东风里,莺百千声翠柳中。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新霁登多景,斯游亦快哉。双尖浮殿塔,千堞里楼台。潋滟琉璃合,微茫图画开。江山仍似旧,投绂慨重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