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山河 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作品评述

别云间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注释
1.云间:上海松江区古称云间,是作者家乡。1647年(永历元年/顺治四年),他在这里被逮捕。
2.三年:作者自1645年(弘光元年/顺治二年)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1647年(顺治四年),共三年。
3.羁旅:寄居他乡,生活飘泊不定。羁:音(jī),停留。
4.南冠(guān),被囚禁的人。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戴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zhi,拴、捆)者,谁也?”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5.泉路:黄泉路,死路。泉,黄泉,置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6.毅魄,坚强不屈的魂魄,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即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7.灵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

别云间赏析

  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正如诗人在《狱中上母书》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别云间创作背景

  公元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此时南京已陷落,身在义军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灭敌人、恢复明朝的坚毅决心。为了抗清,义军上下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不久义军兵败,吴易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1647年(顺治四年)夏间,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斗争,在接受变节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洪承畴的审讯时,采取反话正说、寓贬于褒的方式当面声色俱厉地痛斥这个朝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令洪承畴面红耳赤、颜面尽失。在南京狱中,夏完淳给嫡母盛氏写了绝笔《狱中上母书》,一方面以琐琐家事,谆谆嘱托,流露出对家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一方面又将复明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后嗣为念,表示要“报仇在来世”,体现出视死如归的气节。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6岁。

  《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诗词推荐

漠漠更离离,间吟笑复悲。六朝争战处,千载寂寥时。阵阔围空垒,丛疏露断碑。不堪残照外,牧笛隔烟吹。

古诗

十五日已前,湖光潋滟晴方好。十五日已后,山色空濛雨益奇。正当十五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秋月似鸾台镜,赢得多才一首诗。

古诗

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渚花兼素锦,汀草乱青袍。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古诗

少处更减,多处又添。达磨不会,却反西天。

古诗

烟冷瑶棂,神游贝阙。芙蓉城里花如雪。仙郎同蹑凤凰翎,千门万户皆明月。地老天荒,山青海碧。满身风露飘环*。高楼画角苦无情,一声

古诗

蕲州鬼,鬼来恶。蕲州鸩,鸩何凶。声如万腰鼓,百鸟不敢鸣。委地一片羽,百草不敢生。如何崇家栅养相夸矜。司隶忽上奏,焚灭不留形。秋官司天法,杀物自有刑。啧啧驱我嫉,■■劝我耕。天何生尔毒,毒作人中兵。我愿天悔祸,仁凤下虞廷。注:■■——左“分”右“隹”

古诗

新辞翦秋水,洗我胸中尘。无由惬良会,极目空怀人。醉来拔剑歌,字字皆阳春。轻黄著柳条,新春喜更始。感时重搔首,怅望不能已。无由托深情,倾泻芳尊里。明月入我室,天风吹我袍。良夜最岑寂,旅况何萧条。驰情望海波,一鹤鸣九皋。悠悠括城北,眄眄岩泉西。宿草暝烟绿,苦竹

古诗

数日喉何嗄,三年肺未苏。自知愁不禁,谁复问何如。病体作冬夜,山庄独老夫。恐伤阿{上弥下女}意,不敢寄家书。

古诗

篮舆腾腾一老夫,褐裘乌帽白髭须。早衰饶病多蔬食,筋力消磨合有无。不准拟身年六十,上山仍未要人扶。忆昔谪居炎瘴地,巴猿引哭虎随行。多于贾谊长沙苦,小校潘安白发生。不准拟身年六十,游春犹自有心情。主

古诗

姚黄真是花中主。个个寻芳去。春光能有几多时。莫遣无花空折、断肠枝。蜂媒蝶使争撩乱。应妒传觞缓。问花端的为谁开。拟作移春小槛、载归来。

古诗

蕙性柔情忒可怜。盈盈真是女中仙。披图一见春风面,携手疑同玳瑁筵。挥象管,擘蛮笺。等闲写就碧云篇。风流意态犹难画,潇洒襟怀怎许传。

古诗

佳月四时有,古来重中秋。今夕万里怀,共作阴霾忧。我宿招提境,山空夜更幽。兹念亦未归,天际屡回头。冰轮涌碧空,宇宙寒飕飕。清辉聊一吸,洗尽肝胆愁。山中魑魅窟,惊竄无所投。自言天眼明,此地非我留。缅思区域内,丑怪繁匹俦。不知大圆影,能尽驱除不。仰首祝天公,勿遣

古诗

小立江风见蜀船,绣旗朱幔鼓声喧。问言何郡客新到,知是故人吾欲颠。芸里简书真昨梦,菊边卮酒是前缘。还家快与儿曹说,明日邻翁贷子钱。

古诗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古诗

清汴河边五君子,身遏横流同日死。火炎曾是及池鱼,世变安能顾妻子。百尺高城不足凭,日月所照惟孤诚。当其杀身际,肯念身后名。呜呼,伯夷既死孔子不复生,身后是非谁与评。

古诗

临水登山自有期,不同游子暮何之。闲眠默坐身堪赏,已去还来事可知。林鸟隔云飞一饷,草虫和雨叫多时。思君最易令人老,倚槛空吟所寄诗。

古诗

纫之以湘累秋兰之佩,载之以剡溪夜雪之舟。漱之以清冰寒露之壶,浇之以碧玉晴云之瓯。著童船尾书船头,荷化浦溆双飞鸥。新红如洗云锦稠,停桡伫棹香浮浮。薰风满座凉飕飕,醉面欲醒谁相酬。若有人兮眇中洲,把住月老叫不休。花亦问月愁水愁,何以了此蒹葭秋。蛟宫蛟宫夜泣悲灵

古诗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古诗

寡弱多幸。逢兹道泰。荷荣西荒。晏然解带。翦削前识。任此天籁。人对遇矣。何惧何害。

古诗

敏慧仍江夏,风流更妙年。贫焚酒家券,病得里胥钱。精爽来鹰隼,清明泻涧瀍。无儿传素业,有泪彻黄泉。

古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