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丛台

平原池阁在谁家,双塔丛台野菊花。
零落故宫无入路,西来涧水绕城斜。

作品评述

《九日登丛台》是唐代王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九日登丛台,朝代:唐代,作者:王建

平原池阁在谁家,平原池塘和阁楼属于谁家,
双塔丛台野菊花。双塔丛台上野生的菊花开放。
零落故宫无入路,故宫已经残破,没有入口。
西来涧水绕城斜。西来的涧水蜿蜒绕过城墙。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景色宜人的九月景象。诗人首先描述了一个平原上的池塘和阁楼,但他不知道这属于谁家。接着,诗人描述了丛台上开满了野生的菊花,给人以美丽的印象。然而,故宫已经破败,没有了入口,只有西来的涧水蜿蜒绕过城墙,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历史沧桑的感慨之情。诗中通过对平原池塘、丛台野菊花和故宫的描写,表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遗址之间的对比。菊花是秋天的代表,而丛台上野生的菊花更显得自然而野趣,与故宫的凄凉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通过描绘这种对比,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兴衰更替的感慨。

此外,诗中的平仄押韵工整,语言简练,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尤其是最后一句“西来涧水绕城斜”,通过动态的描绘手法,使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动感和流动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遗址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和自然美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秋天景色的感慨和对故宫的忧伤,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介绍

王建,婺源(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曾知鄂州崇阳县。事见清道光《婺源县志》卷一五。

诗词推荐

十分春过半,穉绿已侵花。又见源抽蕨,相将舌吐茶,川原美如画,卉木烂成霞。红旆思行乐,黄紬忆放衙。榆年许憔悴,芳景自纷华。但有书为圃,不妨涵圣涯。

谏诤知无补,迁移分所当。不堪匡圣主,只合事空王。龙象投新社,鹓鸾失故行。沉吟辞北阙,诱引向西方。便住双林寺,仍开一草堂。平治行道路,安置坐禅床。手版支为枕,头巾阁在墙。先生乌几舄,居士白衣裳。竟岁何曾闷,终身不拟忙。灭除残梦想,换尽旧心肠。世界多烦恼,形神

云作岩扉风自关,清阴半壑树中间。傍厢更著茅亭好,放入西南一面山。

驾犁岂知耕,布谷不入田。大农坐官府,百吏饱穷年。

睇禹陵兮岿然,邃珍馆兮蟺蜎。敞别室兮遗象,崇英霸兮千年。谂越民兮非黩祀,推世家兮自迁史。肇无余兮开国,传后裔兮奋起。痛夫椒兮深衄,崭人兮劳佚。采蕺兮食何味,尝胆兮志密笃。封以内兮兮睨东海,矩天门兮模地户。惜规图兮不弘,几弓藏兮犬烹。蹇七术兮遗恨,怅五湖兮遐

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_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有人问我解何宗,只堪摇手报伊聋。灵利衲僧须瞥地,何劳更说五家宗。

忽尔严冬设脍,更于晴日观梅。人道荒寻邂逅。我忻良集而来。

细雪繁飘远近来,三冬佳气一朝回。莫嫌天上琼花晚,元待人间粉艳开。

耳为恩门屈,宁辞御史迁。力陈归老疏,自尽读书年。秘府神游地,浮荣梦觉前。世间真不死,未必属苍天。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几向图经问水源,未知蜀道远如天。书题无自寄鸿雁,鸟语不堪闻杜鹃。已自革堂参句法,更于锦里醉风烟。使行万里无空反,乞与新诗到处传。

击电浮霜浪作堆,峡江试险眼初开。常惊四畔山围绕,不见中间水去业。石出多奇吾甚爱,舟移太疾首频回。濒涯稳处凭谁问,我欲其间作钓台。

左原冢孙产巴东,山灵地秀兼长雄。自小赤心天与通,可惜五十方治中。北风吹沙暗中渡,不合吹君落南去。水有子鱼山荔枝,借我箸食前筹之。

落日放船好,波恬尔许平。水光浮棹碧,山意入诗清。世路方行险,江人莫问程。顺流风更顺,飒飒片帆轻。

心爱无名草,閒花取次开。自能追造化,浑不假栽培。姚魏伤攀折,楩柟因剪裁。只因非世用,长得保根荄。

火合红销雪尚香,睡魔引我入渠乡。觉来一阵寒无柰,自掇胡床负太阳。

管马心何在,排车意自闲。问时将年板,柱颊对西山。

一雨喜还晴,晓山青复青。乔松清老眼,啼鸟悦幽情。与客评诗卷,看僧育佛经。更怜清绝处,泉泻佩琚声。

自君之出矣,壁上蜘蛛织。近取见妾心,夜夜无休息。妾有双玉环,寄君表相忆。环是妾之心,玉是君之德。驰情增悴容,蓄思损精力。玉簟寒凄凄,延想心恻恻。风含霜月明,水泛碧天色。此水有尽时,此情无终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