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荅殿卿书》
拼音和注音
mò wèi xún cháng zhāo yǐn shì , shān zhōng zhuǎn fù niàn wáng sū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隐士:1.隐居山野不愿做官的人:天下无隐士,无遗善。2.善于说隐语的人:平公(晋平公)召隐士十二人。
寻常:(形)平常;普通:不同~。[反]特殊|特别。
王孙:(名)被封王的人的子孙,也泛指一般贵族的子孙:~公子。
中转:指从始发地到目的地,经过一个或多个地点利用运输工具(自行车、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运输到目的地的过程。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故人书札到寒温,病起蓬蒿正满门。
彭泽妻孥相对老,淮南宾客自言尊。
颂成浊酒深知德,投罢明珠始见恩。
莫为寻常招隐士,山中转复念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