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云来/天香

烟络横林,山沈远照,逦迤黄昏钟鼓。
烟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归,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
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
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作品评述

【注释】:
清陈廷焯评贺铸曰:“方回词 ,儿女,英雄兼而有之 ,”此词正体现了这一风格。全词熔情入景,景略情繁,笔锋主要围绕情思盘旋,以健笔写柔情,抒写了游宦羁旅 ,悲秋怀人的落寞情怀 。全词属辞峭拔,风格与一般婉约词的软语旖旎大异其趣,被晚清词学大师朱疆村评为“横空盘硬语”。
上片起三句写旅途中黄昏时目之所接、耳之所闻:暮霭氤氲,萦绕着远处呈横向展廷的林带;天边,落日的余晖渐渐消逝在蜿蜒起伏的群山中;隐隐约约传来一声声报时的钟鼓,告诉旅人夜幕就要降临。词人笔下的旷野薄暮,境界开阔,气象苍茫,于壮美之中透出一缕悲凉,发端即精彩不凡,镇住了台角。三句中 ,“络”、“沉”、“逦迤”等字锻炼甚工,是词眼所在。“烟络横林”,如作“烟锁横林”或“烟笼横林”,未始不佳 ,但“锁 ”字、“笼”字诗词中用得滥熟,不及“ 络 ”字生新。且“锁”、“笼”均为上声,音低而哑 ,“络”为入声 ,短促有力 ,“烟”、“横”、“林”三字皆平,得一入声字乎其间,便生脆响,若换用上声字,全句就软弱了。“沉”定本是寻常字面,但用在这里,却使连亘的山脉幻作了湖海波涛,固态呈现为流质;又赋虚形以实体,居然令那漫漶的夕曛也甸甸焉有了重量。至于“逦迤 ”,前人多用以形容山川的绵延不断,如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夫登东岳,然后知众山之逦迤也。唐韦应物《澧上西斋寄诸友》诗:“清川下逦迤。”词人此处用“逦迤”来描写钟鼓声由远及近的迢递而至,这就写出了时间推移的空间排列,将听觉感受外化为视觉形象。
接下来三句仍叙眼前景、耳边声,不过己由旷野之外进入客舍之内 ,时间也已是夜静更深 。蜡烛有芯 ,燃时滴泪;蛩即蟋蟀,秋寒则鸣。这两种意象,积淀了深重的“ 伤别”和“悲秋”的情绪。“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是杜牧《赠别》诗中的名句。“蟋蟀不离床,伴人愁夜长”,这是贺铸自己的新辞(《 菩萨蛮》)。两句正好用来为此处一段文字作注 。“共苦”者 ,非“烛”与“蛩”相与为苦,而是“烛”、“蛩”与我一道愁苦。这是移情作用。
上片结末五句,写烛影摇曳,蛩声颤抖,愁人已不能堪了,偏又传来断断续续的砧声,因思念征人而夜不成寐的闺妇们正在挥杵捣衣,准备捎给远方的夫婿。接着词人忽地一笔跳开,转从砧杵之为秋声这一侧面来写自己所受的震动:岁月如骏马奔驰,又是一年行将结束了这是时序之感,更是人生之慨。
在下片首五句中,词人痛楚地写出了人生的秋天。
过片后四句,即二句一挽,二句一跌,叙写青春幻想在生命历程中的破灭 :年轻时尚气使酒,自视甚高,满以为司春之神会加意垂青,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酒下一片明媚的春光;谁知道多年来仕途坎坷,沉沦下僚 ,竟被驱来遣去,南北奔波,无有宁日呢?东君,即为司春之神,此处当指掌握词人命运的君主。青春消歇,事业蹉跎,词人自不免有英雄失路的深恨,欲向知已者诉说 。然而“幽恨无人晤语 。”冷驿长夜,形只影独,实无伴侣可慰寂寥。此句暗里反用《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语。此处,词人以极为含蓄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因听思妇砧杵而触发的怀人情绪表露出来。
结末四句,词人放笔直抒那千山万水所阻隔不了的相思 :幸有天边明月曾经窥见过我们欢会的秘密,那么,就请它陪伴着化作彩云的伊人飞到我的梦里来,尔后,再负责把她送回去吧!在这里,词人化用谢庄《月赋 》中“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这一传诵千古的名句,但词人却视“明月”为具备感情和主观行为能力的良媒,其艺术魅力似又在谢《赋》之上了。
此词以景语起,以情语结,起三句以炼字胜,己自登高 ;末三句以炼意胜 ,更造其极。全词笔力遒劲,挥洒自如,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作者介绍

贺铸(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宗狂客,卫州(今河南汲县)人。以唐贺知章爲远祖,因自称越人。初以外戚恩爲右班殿直,官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徐州宝丰监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李清臣、苏轼等荐,监鄂州宝泉监。丁母忧服除,通判泗州、太平州,管勾亳州明道宫。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南。又以荐復起,管勾杭州洞霄宫。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再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年七十四。铸善爲词章,以填词名家,因《青玉案》词“梅子黄时雨”句,世称贺梅子。诗亦爲时人所重,自编《庆湖遗老诗集》前后集,今有前集传世。集中诗题下多详注作诗年月及诗中涉及的人物里居姓字,见出今本仍系自编本之旧。事见《庆湖遗老诗集》原序及附录《贺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贺铸诗,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在原集九卷后增补“拾遗”“补遗”各一卷。参校清干隆彭氏知圣道斋抄本(简称清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简称宋人集),并酌校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中所收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秦惜逝者耋,晋嘉良士休。古人皆好乐,哀此岁月遒。嗟我抱愁毒,残年自羁囚。但为兔得蹄,非复天上鸥。虽知林塘美,欲往辄回輈。名园一散策,笑语随觥筹。探题绕梅花,高咏接应刘。宿雨洗荒堑,寒蛟沈老湫。沿洄信画舸,归路子城幽。冬风不改绿,忽见新阳浮。欢事去如梦,嘉时

宋词

卧听残更下丽谯,虽非遥夜亦迢迢。正令展转无安枕,犹胜龙锺趁早朝。

宋词

头陀岭下招提境,画阁阑干几度凭。游客骤来还倏去,看山输与在家僧。

宋词

督亢陂荒蔓草生,广阳宫废故城平。秋风易水人何在,午夜卢沟月自明。召伯封疆经几换,荆卿事业尚虚名。黄金不置高台上,似怪年来士价轻。

宋词

白日经檐短,风霜吹客衣。梅梢惊岁晚,沙际看春归。

宋词

五马非从乐,西城念劝功。翠帷低映水,红旆不胜风。叶脱青山静,云归碧落空。淹留尽佳兴,新月渐朦胧。

宋词

荻箔争收茧,瓢轮斗卷丝。未充身上着,先卖给朝饥。

宋词

蛙声喧夜枕,买静入林居。好句敲唐响,清谈笑晋虚。素馨和月种,山药带云锄。閒里多忙事,篝灯课子书。

宋词

雨凉陟驼巘,转历九十折。短竹亦自阴,小家亦自洁。寻草补断蹊,行人以旱说。农哭眼睛落,天懒霹雳歇。斯民谓天懒,对此予心热。凭高览清旷,一峰一气结。峰下桔槔人,踏水脚如血。短短赤赤秧,传供毒蝗舌。太息重凝眸,青青天骨出。

宋词

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岝崿既崄巘。触石辄芊绵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石闾何晻蔼。明堂秘灵篇。

宋词

达磨东来不记年,一灯然处百灯然。顾从清净求明了,应喜晨斋学省缘。

宋词

刊名紫简群魔宾,扶桑暘谷奏玉晨。控驾三素辅翊宸,敢忘南岳魏夫人。

宋词

黄鸡白日唱初阑,便觉杯觞耐薄寒。坐上客多真足乐,床头易在不须看。更思深径挼红蕊,政待移厨洗玉盘。若恨重城催兴尽,归时落日尚云端。

宋词

皂盖铜章久汙人,青鞋布袜亦生尘。今朝独向秋云里,幻出林泉自在身。

宋词

春烟带微雨,漠漠连城邑。桐叶生微阴,桃花更宜湿。 ——韩章萧条暗杨柳,散漫下原隰。归路不我从,遥心空伫立。 ——皎然林低山影近,岸转水流急。芳草自堪游,白云如可揖。 ——韩章寻山禅客意,苦雨陶公什。游衍情未终,归飞暮相及。 ——皎然峰高日色转,潭净天光入。却欲

宋词

木落雨翛翛,桐江古岸头。拟归仙掌去,刚被谢公留。猛烧侵茶坞,残霞照角楼。坐来还有意,流水面前流。香刹通真观,楼台倚郡城。阴森古树气,粗淡老僧情。壁画连山润,仙钟扣月清。何须结西社,大道本无生。静室焚檀印,深炉烧铁瓶。茶和阿魏暖,火种柏根馨。数只飞来鹤,成堆

宋词

一舟小如叶,横在波涛中。纷纷川上人,欲渡愁北风。有帆天际来,渐近葭苇丛。寄声与问讯,恐是陶朱公。

宋词

萦萦袅袅几丝飞,榴叶千灯照晚晖。紫翠园林莺欲懒,黄昏帘幕燕初归。花明西苑将迎幸,草绿平原正打围。一卧海城春又晚,不妨闲处得真机。

宋词

如许卧痾久,入春知少苏。遽能捐药物,分惠及吾徒。字验亲题健,形非贱子臞。人还必工老,友意寓柴胡。怪底阴阳寇,偏陵山泽儒。从君足力减,叹我酒肠枯。解橐供砭剂,投筇试步趋。身方困厉鬼,名已属亨衢。书蠹妨生理,杯蛇可自诬。斯文千岁计,平世万金躯。大手堪周史,诸公

宋词

微雨斑斑,晕湿海棠,渐觉燕脂红褪。迟日短垣,娇怯和风,摇曳一成春困。玉软酴酥,扶不起、晚妆慵整。愁恨。对佳时媚景,可堪重省。曾约小桃新燕,有蜂媒蝶使,为传芳信。西蜀杜郎,东坡苏老,道也道应难尽。一朵风流,雅称且、凤翘云鬓。相映。眉拂黛、梅腮弄粉。

宋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