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雷

春雷不发蛰,秋雷不收声。
向无一日雨,今无一日晴。
昨夕玉女笑,闪闪扬目睛。
雷公与雨师,自取号令明。
舒惨由上天,诞妄推五行。
日月不粒食,安问下土耕。
虽然屋瓦烂,还有地菌生。
损彼以益此,谁能较人情。
尧时不无水,用禹水乃平。
黎民思尧仁,往往见於羹。
犹吾大君意,星火立水衡。
水衡虽努力,岂将雷雨争。

作品评述

《秋雷》是一首宋代梅尧臣创作的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雷不发蛰,秋雷不收声。
向无一日雨,今无一日晴。
昨夕玉女笑,闪闪扬目睛。
雷公与雨师,自取号令明。
舒惨由上天,诞妄推五行。
日月不粒食,安问下土耕。
虽然屋瓦烂,还有地菌生。
损彼以益此,谁能较人情。
尧时不无水,用禹水乃平。
黎民思尧仁,往往见於羹。
犹吾大君意,星火立水衡。
水衡虽努力,岂将雷雨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雷雨景象,并通过雷雨的比喻,表达了对社会和人情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雷雨的描绘,以及雷公和雨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诗中提到了春雷和秋雷,春雷不发蛰是指春天雷声响亮,秋雷不收声则表示秋季雷声不断。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暗示了社会世态炎凉,不断有各种不平凡的事情发生。

诗中还提到了昨夕玉女笑,雷公与雨师自取号令明。这里的玉女、雷公和雨师都是象征性的人物,玉女代表美好的事物,雷公和雨师则代表自然界的力量。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规律。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尧时不无水,用禹水乃平。这里引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尧、禹两位传说中的君主。尧时不无水是指尧时期并不缺水,而用禹水乃平则表示通过禹治水,才使得社会安宁和谐。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尧的仁德和禹的治水能力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对于善治社会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雷雨、自然界和历史人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象和人情的思考。以自然景象为隐喻,表达了对社会和人性的理解和关怀。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皂盖五骅骝,今来异昔游。箪壶交里舍,饶吹下瀛洲。寿酒行当举,归鞭不可留。春光久相待,先在锦江头。

香炉峰色紫生烟,一入京华路杳然。云碓秋闲春药水,雨犁春卧种芝田。书凭海鹤来时寄,剑自潭蛟去后悬。忽报归期惊倦客,独淹微禄负中年。

羡君官局最优游,笑我区区学问囚。今日登临成独往,终年勤苦粗相酬。春深绿野初开绣,云解青山半脱裘。回首红尘读书处,煮茶留客小亭幽。

彩女迎金屋,仙姬出画堂。鸳鸯裁锦袖,翡翠帖花黄。歌响舞分行,艳色动流光。庭际花微落,楼前汉已横。金壶催夜尽,罗袖拂寒轻。乐笑畅欢情,未半著天明。

拂槛垂杨雪后青,谁家朱阁晓来晴。拂帘动幕无人解,先把春愁寄有情。

长河秋雨多,夜插寒潮入。岁暮孤舟迟,客心飞鸟急。君老忘卑穷,文字或缀缉。余生苦难厄,世险蹈已习。离合二十年,乖睽多聚集。常时饮酒别,今别辄饮泣。君曰吾老矣,不觉两袖湿。我年虽少君,白发已揖揖。忆初京北门,送我马暂立。自兹遭槛井,一落谁引汲。颠危偶脱死,藏窜

撒手悬空万仞崖,方知佛祖绝梯阶。无端诸老争呈丑,未兔将身一处埋。

病起茅斋已浃旬,案书狼籍任埋尘。十年事业空双剑,半世交游复几人。苔井细阴桐叶坠,荆篱秋雨豆花新。破除孤闷无他计,再洗渊明漉酒巾。

唐城接轸赴秦川,忧合欢离骤十年。龙颔摘珠同泳海,凤衔辉翰别升天。八行真迹虽收拾,四户高扃奈隔悬。能使丘门终始雪,莫教华发独潸然。

底事安仁易白头,一鞭行色伴清鸥。抽身簿领穷清兴,唯有江天倒射眸。

冰泉浸绿玉,霜刃破黄金。凉冷消晚暑,清甘洗渴心。

文章我家勃,人唤腹为藁。随行载中书,所至得挥扫。新诗如秋月,皎皎清更好。惠连有佳梦,池塘遍春草。

飞仙又向别峰游,竹下閒房且小留。满鬓朔风吹客帽,倚阑落日在渔舟。梅花路冷难寻冢,葑草田荒半作洲。独往独来沙鸟怪,山空木短使人愁。

苍山连环不断头,溪声绕山无时休。后溪已穿绿树去,前溪却向山前流。

旧矣唐安郡,龙潜府号新。当年一绛帐,今日两朱轮。民意来何暮,仁声暖似春。剑南毋恋却,鳌禁要词人。

英杰那堪屈下僚,便栽门柳事萧条。凤凰不共鸡争食,莫怪先生懒折腰。

画檐春燕须同宿,兰浦双鸳肯独飞。长恨桃源诸女伴,等闲花里送郎归。

谁家少年儿,心中暗自欺。不道终不可,可即恐郎知。

造化无馀岂有私,如何庶物自参差。群乌不涅身长黑,双鹭无愁顶亦丝。岩桂翠浓深雪夜,井桐黄落暮秋时。虚空世界都如幻,莫把闲心逐境思。

才过嘉陵心自喜,归来一夜写君书。明朝便送曾冰底,定有西行双鲤鱼。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