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圣图夷九折,神化掩三分。
缄愁赴蜀道,题拙奉虞薰。
隐辚度深谷,遥袅上高云。
碧流递萦注,青山互纠纷。
涧松咽风绪,岩花濯露文。
思北常依驭,图南每丧群。
无由召宣室,何以答吾君。

作品评述

诗词:《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译文:
圣徽图被破损九次,神迹隐匿于三分之一。
深藏忧愁启程赴蜀道,卑微题拙以奉献给虞美人。
尽力驾驭蜿蜒的山路,遥望自由翱翔于高云之上。
清澈的溪水如诗一般流淌,青山之间纠缠不休。
深谷中的松树低声呼吸着风的情绪,岩石上的花朵沐浴着清晨的露珠。
思乡之情常驻心中,胸怀图谋南征却常失去伙伴的支持。
无法招集到忠心的朝廷臣子,我该如何回答君王的诏令呢?

诗意:
此诗表达了诗人遥望南方未来的志向和思念北方故乡的情感。他描述了自己艰难的旅程和内心起伏的情绪,同时暗指自己在朝廷中的处境艰难,无法获得支持和信任。诗中透露着对朝廷政治的不满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赏析:
卢照邻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感受的交织,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对山水的描绘,使诗句中流淌着一种既忧郁又豪情的情感。整首诗以巧妙的方式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冲突和对未来的希望,给读者带来思考和感受的空间。

作者介绍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的轶事典故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

  孙思邈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的生平

  卢照邻,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具体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634-686年,一说635-689年”;《唐诗汇评》则记:“约630-约680年后”。都各有说法。

  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卢照邻的主要作品

  卢照邻的文学作品,《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载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已佚。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7卷,后者最为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题《卢照邻集》。《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祝尚书有《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有《卢照邻集校注》。《全唐诗》存诗2卷。

诗词推荐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飞鹭落凫渚,山花灿如绣。爱闲人不来,柴门掩春昼。

贱妾裁纨扇,初摇明月姿。君王看舞席,坐起秋风时。玉树清御路,金陈翳垂丝。昭阳无分理,愁寂任前期。

平生自笑拙经营,薄有泉田税犊耕。实地立身终是稳,权门炙手不为荣。孤山名以吟梅重,彭泽官因爱菊轻。尘世几人贪富贵,可怜头白竟无成。

漠漠平芜远际天,青山若个暗霾烟。行人更说桥新断,试遣招呼与借船。

日月同生岂偶然,声名不减雪堂仙。岷岷西去八千里,苏史相望二百年。赤壁旧春如昨否,李生新曲至今傅。祝生寿比南飞鹤,共结梅花岁岁缘。

谁缚无人缚,何更求解脱。未必右军鹅,便是支郎鹤。

碧海仙蓬感旧游,暮年心事转悠悠。登高此去无多日,扶病重来又过秋。十里楼台迷巷陌,万家碪杵戒衣裘。平生剩久观书债,四库留人未许休。

初疑柘茧雪争鲜,又恐杨花糁作毡。却是翦银成此叶,如何入口软於绵?

天公特地放初晴,许我联镳琬琰行。新著茅亭凭到晚,难将一字扁佳名。

妄缘扰扰知萦己。

归骑纷纷满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不知雨雪江陵府,今日排衙得免无。

忽枉高轩访,殷勤不忍离。虽书督邮考,率在过庭时。辩素推三语,清尤畏四知。归装无长物,一首后村诗。

人言明月好,明月无私照。海水深不测,明月照无极。九州浩茫茫,明月无遗光。谁家高楼三百尺,上有浮云翳突兀。浮云翳月月不知,楼头美人空叹息。空叹息,何当赤手披云师,放出清光如白日。

病著寒侵怕出门,萧萧烟雨暗江村。一樽阙与梅花别,过尽樱桃一足言。

疏烟明淡雨膏如。青入烧痕初。开到无言桃李,春事喜敷腴。随杖履,有琴书。酒盈壶。风前花下,睡起醒时,着我篮舆。

一纸黄书举茂才,使君后挽复前推。似闻太史占奎宿,先敕天官起蛰雷。唐世科场先进士,汉家郊庙要抡魁。白头乡老殷勤处,西望旗铃送喜来。

夜听枫桥钟,晓汲松江水。客行信匆匆,少住亦可喜。且食鳜鱼肥,莫问鲈鱼美。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苦调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月华真可爱,堂上共徘徊。白露方徐贶,清风适共来。蚌津随照满,乌阁为啼开。万虑方岑寂,愁看云汉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