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室

文殊亲到见非亲,踪迹浑无碍塞人。
一丈方方遮障了,如何弹击现全身。

作品评述

诗词:《隐室》
朝代:宋代
作者:释智朋

中文译文:
文殊亲到见非亲,
踪迹浑无碍塞人。
一丈方方遮障了,
如何弹击现全身。

诗意和赏析:
《隐室》是宋代释智朋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表达了隐居禅室的心境和修行境界。

诗的开篇,“文殊亲到见非亲”,以佛教文殊菩萨的形象来描绘禅者心灵的境遇。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他亲自到来,却让人感受到了非亲近的感觉。这里可以理解为禅者在修行中,即使身处禅室,仍然感到一种超越世俗亲情的境界,超脱于尘世的纷扰。

接下来的两句“踪迹浑无碍塞人,一丈方方遮障了”,表达了禅室中的安静与隐秘。踪迹浑无碍塞人,意味着禅者在禅室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也没有打扰他人。禅室的隔绝与封闭,让外界的喧嚣与干扰无法侵入,营造了一个纯净宁静的环境。一丈方方遮障了,指的是禅室的布置,可能是指挡风遮雨的屏障或者禅床之类的物件,它们将禅者与外界隔开,使他们能够专心于内心的修行。

最后一句“如何弹击现全身”,是对禅修的一种探问。禅修的目的是超越个体的局限,实现身心的觉醒与解脱。这句诗意味着禅者在隐室中修行,如何能够触及到自己全身的存在,如何能够洞察自己的真实本性。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者在隐居禅室中的静谧与超脱。通过描绘禅室的环境和禅者的境遇,诗词传递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智慧的修行境界。这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对于追求心灵自由与觉醒的人来说,具有启迪和鼓舞的作用。

作者介绍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巖。爲青原下十三世,宝峯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诗词推荐

不怕春寒更出游。兰桡飞动却惊鸥。烟光佳处辄迟留。屏曲未曾歌醉梦,眉尖空只锁闲愁。从教丝柳绊行舟。

闻道驱征旆,行行至汉阳,初程微雨齐,满路落花香。远宦心常适,青云去未妨。惟余亲戚分,惆怅上河梁。

凄凄杨柳暮,时复一蝉声。沧海不可极,风帆难计程。微烟生晚浦,斜日上孤城。欲寄相思札,谁传万里情。

勇退归云岫,投间十四年。莆中无此样,地上有行仙。健笔凌坡老,清诗辈乐天。何人缀遗稿,与作不刑传。

凉满蒲萄磊落枝,倦游来此亦忘归。沟渠水活龙蛇动,树木月明乌鹊飞。欣减黄粱新米价,愁生白苎旧征衣。风流却扇轩圞坐,一夜谈兵玉尘挥。

贫有清风明月,富无红粉膏脂。子午凤朝元始,去来雷电相随。

班马萧萧祖帐阑,晓参横影送征鞍。春归花树排初荠,天废关泥落旧丸。乳雉群飞郊柘密,秘鱼双合省芸乾。霸陵草色无深浅,试为南登一望看。

区中何日了尘缘,落草牛须蓦鼻穿。乾没一生空岁月,见成三迳老风烟。山林有味从今我,钟鼎无心付老天。田彼南山多种豆,不愁饥火苦相煎。

野花啼鸟日初迟,指面和风一卮。草草山房终胜俗,堂堂春色易成诗。

住世光阴晓日霜,浮生谁弱又谁强。干戈时节贫差稳,诗礼人家话亦香。何用移文来北陇,可能把酒博西凉。妻无愠见儿堪教,门外从他沸一铛。

迁客犹未老,圣朝今复归。一从襄阳住,几度梨花飞。世事了可见,怜君人亦稀。相逢贪醉卧,未得作春衣。

百花头上选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

我歌乱以归来篇,君笑骑驴孟浩然。君有风云须得地,我无历日不知年。君贪觞咏盟泉石,我愿朝廷泰地天。君去登畿春浩浩,我归受幣女娟娟。

江湖如许阔,无地著诗流。难觅青精饭,空回明月舟。分甘贫国士,莫谒富民侯。阮处风波恶,无鱼可上钩。

今古交情市道同,转头立地马牛风。如何听履星晨客,犹念孤舟蓑笠翁。馈药双奁芬玉雪,解包百果粲青红。看渠即上三能去,大小毘陵说两公。

人生不如意,十事恒八九。未见历下人,徒倾历城酒。从来亲骨肉,不免相可不。但愿崇事实,虚名等箕斗。

新诗敏捷雨翻盆,樽酒何时与细论。拟把铅刀侔巨阙,却惭布鼓过雷门。天心月胁形容遍,春蚓秋蛇体势存。但得唱酬为老伴,此生道眼未容浑。

梦为蝴蝶恣飞飞,飞入花丛处处迷。不是提壶强呼起,尚应栩栩展江西。

江上潮始白,林端霞半紫。微风扬归帆,红叶映行子。芳醪耻金樽,清歌犹在耳。马鸣不见人,愁来若流水。

客睡厌听深夜雨,潇潇彻夜偏闻。晨红太早鸟喧群。霁痕才着树,山意未离云。梅粉堆阶慵不扫,等闲过却初春。谢桥新涨碧粼粼。茜衫毡笠子,已有听泉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